今年已83岁的马宁教授仍旧思维敏捷、精神矍铄。1989年,马教授因离休而离开了学校的行政工作,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他却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教育事业,离休反而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他喜欢的工作。至今,他已经为美、日、韩、俄罗斯等国籍的汉语培训班培养了600多名留学生。
马教授是在离休前一年被我校对外汉语培训中心聘为CET汉语教师的。多年来,他为留学生开了20多个门类的语言文化课和专题讲座。由于留学生的语言、文化以及社会背景与中国有所不同,他们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主动参与意识很强,时时和老师辩论,有时甚至提出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这就要求马老师必须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所教授的课程。一旦有不清楚的地方,他会马上翻阅相关资料,找出答案,迎接学生的各种问题。他笑言:“我是一个老龄脑力劳动者,如果一个老龄脑力劳动者逐渐不大用脑的话,就会很容易患老年痴呆症。”马教授多年来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不断地接受时代的新事物、新变革,不断地学习和用脑,是他离休后的大部分生活过程。
马教授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当有朋友过生日,都会邀请他去题字祝寿,他教过的留学生也会向他求字留作纪念。除此之外,马教授还酷爱写诗,他曾是黑龙江省诗词协会春秋诗社的秘书长,有72首诗被编入《北国春秋诗醇》。今年3月,他又荣获“中国杰出诗人精英奖”,其诗作被编入《中国诗人大辞典》。
他说,由于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闭关自守,外国人不了解中国、不理解中国,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更增加了对中国的歧视和偏见。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际经济贸易开发沟通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走进中华文明领域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因而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而他作为汉语及汉文化的传播者,认为自己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为能承担这项历史任务深以为荣。
马教授经常以一句诗自勉——“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作为一名离休的老人,他每天除了锻炼身体外,还坚持不懈地学习新事物,认真勤恳地工作着。用他的话说便是,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 哈工大报讯(学生记者 马建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