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广发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1990年我主持筹办哈工大校史馆的经历。现校史馆已发展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
时间拉回到1990年的四月间,那时我从哈尔滨市侨联迁回党的关系,正在校党委组织部办理离休手续,当时任校党委书记的姜以宏同志约我谈话:他说今年是哈工大建校七十周年,学校想创办一个校史展览馆,展示学校七十年来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和优良传统,让学校的光荣历史照耀未来并启迪后人。他征求我的意见:你在学校工作多年,又写过校史,你就把校史馆办起来吧!我觉得这件事对学校具有一定意义,是一件好事。但事情来得这么突然,而且时间很紧,到六月七日举行校庆七十周年已不足五十天,我心里感到为难,但姜以宏同志却鼓励着说:我深知你有这个能力,有什么困难党委办公室和校长办公室全力帮助你。
事情决定后,校长办公室立即成立了校史展览馆筹备小组,由我任组长,并做出具体分工:我负责起草展览内容提纲和解说词,党委统战部退休部长张星熙同志任副组长并负责征集展品和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照片;校宣传部离休干部孙九铃同志负责美工和版面设计,校刊的李贵才同志和电化教学办公室的陈晓雨同志负责拍摄展览所需要的新照片;校长办公室打字员李秀玲负责打字和按展览要求放大标题字,电化教学办公室的孙荣同志和三位女同学做解说员,还有校工会退休干部葛春英同志负责展览室物资保管和清洁卫生工作。
筹备小组成立后,我的工作首当其冲,只有展览内容提纲写出来并通过校领导审查后,其它后续工作才能相继展开,我以高度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夜以继日地进行工作,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于四月二十八日写出了展览稿,并在一周时间内经领导审查后完成修改稿。从此整个小组都忙碌起来,资料收集、拍照、美术加工和版面设计、文字打印等工作都紧张有序地展开。这次我所以能较快地完成展览脚本的编写,大概和自己从事过校史编写工作,曾经担任过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专职文稿起草,以及与自己平时和各部处系频密联系有关。
展览内容除前言和结束语外,共分:(一)“哈尔滨工业大学”,用毛主席的手迹镌刻的七个金光大字;(二)学校概貌;(三)学校沿革;(四)学校传统;(五)学校为祖国作出的贡献等五个部分,各部分又分设了三十一个项目,一百三十多个解说词条。展览内容整整用了一百张整块的胶合板才把它组装完毕,所有展板都整齐地排列在邵逸夫科学馆一楼右翼的大厅里。经过大家四十多个日夜的奋战,展室终于在六月四日晚九时布展完毕,六月五日上午,姜以宏书记、杨士勤校长等领导同志作最后审查,他们看了以后极为满意,赞扬我们在短短的四十多天内就完成了展览室的全部工作,简直是创造了奇迹。开展后高铁、李东光等老领导和航天部的栾恩杰、梁思礼两位总工、哈尔滨市长张德邻等都相继参观了展览室,我曾亲自为他们做讲解。以后这个展览室每年都不断得到充实,二OOO,校庆八十周年展览室改名展览馆,展室也从邵馆搬到校图书馆大楼。校庆这天,著名校友孙运璇先生和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沈君山先生在原党委书记吴林同志陪同下参观了校史馆,适逢其时我和女儿丘彩练也到图书馆看校友赠送的珍贵纪念品,正好看到孙、沈两位老先生坐着轮椅从对面走来,我征得他们的同意和他们一起照了一张像,留下了珍贵的一瞥。二OO五年,校史馆改名为哈工大历史博物馆,馆址迁到土木楼,在校博物馆征集历史文物的时候,把我起草的“校史展览室”脚本以及和孙、沈两位先生合影也作为历史资料赠给博物馆收藏。负责创建校史馆的工作给我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作者简介:丘广发 1928年生,广东梅县人。早年毕业于广东梅州东山中学,后入福建省立农学院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58年转业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任教师、校刊主编、校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校史办主任,1985年被选为哈尔滨市侨联驻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并担任哈尔滨市第八、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1990年离休。哈工大研究员。现为黑龙江省诗词协会春秋诗社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