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福建省三明与漳州两市前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察报告---吴从炘

发布时间:2013-12-25被阅览数:569来源:离退休工作处

 
吴从炘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数学科学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三明市的万寿岩遗址得到整体保护,并且建设设施完整,馆藏丰富的“万寿岩遗址博物馆”,令人欢欣;三明市的“博物馆展品已经全部迁出,庙宇原貌将逐步恢复”,令人鼓舞,漳浦文庙大成殿是2006年批准为“国保”的,6、7年又过去了,甚至连一块漳州“市保”的碑都不曾立过,令人担忧;漳州林氏宗祠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振成巷,必将更加凸显这个历史街区以及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原貌与风采,其社会效益及对旅游业的推动不言自明。
    关键词:福建三明市、漳州市;重点文物保护;万寿岩遗址;漳浦文庙大成殿;漳州林氏宗祠;考察报告
    中图分类号:G2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8-0001-03
      

    福建省三明市与漳州市境内各包含有前六批由国务院颁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公布依次是: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   2001年和2006年)简称“国保”单位6处和14处(见[1],[2]),漳州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见[3]222页)。笔者一行3人,老中青结合,于2012年11月6日至12日对其中的5处和11处进行了实地考察。本文就这次考察所见到的现状,着重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4处“国保”单位作如下报告。
    一、三明市的万寿岩遗址(5批)得到整体保护,令人欢欣
    万寿岩遗址位于三明市岩前村西北的那座石灰岩孤峰。1999年以前,人们并不知道那里有文物,更不知道那里的文物会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填补了福建省考古学年代上的一段空白。由于石灰石是炼钢需要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辅料,好多年前三明钢铁厂就已购买这座孤峰,作为生产石灰石的基地,成年累月的挖掘,山已掏空过半。1999年,有人发现其中混杂着一些似乎像化石之类的物品,引起了当地文物部门的重视,经逐级上报和考古人员的抢救性发掘,初步判断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文化遗址。当年11月15日,中国科学院贾兰坡院士等专家学者对万寿岩遗址的出土文物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该遗址是我国华东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原来福建省只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比这要晚十多万年,贾院士还亲笔题词:“这个遗址很重要,必须保护”。
    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于2000年1月1日对省文化厅关于万寿岩遗址的保护建议,果断的作出批示,批文中的第一点是:“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文化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现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和爆破,保证配合省文化厅做好洞穴遗址的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
    2001年万寿岩遗址成为第五批“国保”。在国家、省、市三级政府部门调拨资金,大力支持下,使得该遗址得到了整体保护,并且建成设施完善,馆藏丰富的“万寿岩遗址博物馆”。
    经三明学院友人朱同志与遗址博物馆的事先沟通,博物馆吴馆长亲切接待了来自远方近八旬的同宗长者,热情介绍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砍砸器与刮削器等石制品与巨貘与中国犀等动物化石,他还亲自引领我们前往参观通常并不开放的万寿岩遗址的主要洞穴船帆洞,在该洞内有距今约两万年的人工石铺地面,露出来的面积约120平方米,属国内首次发现,世界罕见,大开眼界!各级政府和领导如此重视万寿岩遗址的整体保护,令人欢欣!
    二、三明市的博物馆迁出正顺庙(6批),令人鼓舞
    正顺庙地处沙溪河畔西岸,三明市列东大桥北侧的鲤鱼园中,坐北朝南,始建于700多年前的南宋绍定6年,即公元1233年,是为祭祀谢佑将军而建。元明期间屡次重建,清代以来也几经修葺,它是三明地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主殿7开间,宽约21米,进深约25米。1984年三明市设正顺庙文物保管所,负责保护管理,  199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4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成为“国保”。长期以来,正顺庙作为三明市博物馆供市民参观浏览,当我们在博物馆开放时间到达时,大门紧闭,询问门卫,方知博物馆正在搬迁中,现在不开放了,等以后搬到新馆才能开放。又经三明学院小朱入内,向博物馆某负责人说明来意,该负责人当即表示欢迎,并招呼旁边一位工作人员去打开庙门,请我们进去查看,此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主殿已空无一物。该工作人员则称:“博物馆展品已全部迁出,庙宇原貌将逐步恢复”。
    三明市文化部门采取“庙”、“馆”分离的措施无疑是对重点文物单位的一种更深层次的保护。国内不少地方,常将古庙宇、古民居作为博物馆或展览馆,实现对它的管理和保护。这固然不失为一种有效或暂时的方式,但古庙宇与古民居两者的性质完全不同。古庙宇有其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它与博物馆或展览馆有本质差异。因此,三明市将博物馆迁出正顺庙的举措十分正确,大有助于实现文化上的和谐,令人鼓舞!
    三明市前六批“国保”除顺昌“宝山寺大殿”(6批),此行还去过的其余3处:“泰宁尚书第建筑群”(3批),“建宁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6批)和永安“安贞堡”(5批)都保护得很好,足见三明市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三、漳浦文庙大成殿(6批)现状令人担忧
    漳浦文庙大成殿位于漳州市漳浦县绥安镇文庙内,文庙建于明洪武2年(1369年)。现仅存大成殿,建筑面积约460平方米(见[2]382页)。从网上得知,该文庙在绥安镇的后沟巷。
我们沿后沟巷往返数次,并未发现任何疑似文庙的房屋,迟疑间,一路过老妇称:“汝身后,即孔庙也”。细查片刻,见身后侧旁有一对紧闭的红门,门内似隐约可见古建筑之屋顶,却无足够的门缝可窥及之,敲门又无人回应。这时看到门右侧前方有一间尚未完工的小平房,很可能与院子相通,它有一扇朝向院外的窗户还没有玻璃,杆离下面窗杆约半米,探头往里看,仍瞧不见院内。遂决定从窗户下半部分钻入一探究竟,自然年轻者先行,中老年者再鱼贯而入,果不其然,室内有门通向院中,大成殿尚在,还算完整,与[2]382页的照片相比无明显变化,殿内是什么都没有了,殿外只有漳浦县人民政府1979年8月12日立的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漳浦文庙”的石碑。离开时,一位女子突然来为我们开启那紧闭的红门,看来还是有人为“国保”看堆的。
    漳浦文庙大成殿是2006年批准为“国保”的,6、7年又过去了,现状依然如此,甚至连一块漳州“市保”的碑都不曾立过,这怎么能不令人担忧呢?
    四、漳州林氏宗祠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振成巷
    漳州林氏宗祠系漳州县林姓氏族合建的大宗祠,亦是接待本宗赴考来往生员之所,因供奉林氏始祖比干,又称比干庙。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代建筑,清末曾有修葺。原建长为三进院,规模宏大,现仅存二进院的四方殿(大殿)和东侧的回廊(见[2]381页),据其他记载可知,文革前仍高挂多块明清状地、探花(如林士章等)的牌匾。林士章系明嘉靖探花,任南京礼部尚书,万历33年赐三间五楼十二柱式石牌坊一座,石牌匾两面分别刻楷体字“尚书”与“探花”,矗立在宗祠附近。解放前宗祠还曾作为华南小学。
    尽管漳州市地图没有标出振成巷,询问一番就找到了,而林氏宗祠则无人知晓。环绕振成巷两侧小巷及与之平行的洋老巷一周,也未见任何与宗祠有关的标志物,只见一座挂有巨锁的顶天铁木栅栏门洞之二层楼房。从栅栏缝隙可看到其内杂乱的院落和一栋破旧的古建筑。虽无法攀越,也拍不到建筑物的全貌,但仍可拍到有漳州市人民政府于1988年6月10日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氏宗祠的石碑的清晰照片。此时隔壁一间小店的女店主好奇地出来看着我们这一行人,她说:“我也不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所在,主人是谁,似乎有人在养狗。”昔日曾经辉煌过的林氏宗祠竟沦落到这般田地,实在令人忧虑!
    然而,漳州市对“国保”并非不重视,其前六批“国保”,除平和“南胜窑址”(6批),华安“南山宫”(6批)和南靖“德远堂”(6批)外,所去过的另外9处:“东山关帝庙”(4批),“漳州石碑坊”(4批),漳州“江东桥”(5批),漳浦“赵家堡-诒安堡”(5批),”漳州府文庙大成殿”(5批),“福建土楼”(5批),龙海“林氏义庄”(6批),龙海“天一总局旧址”(6批)与漳州“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机关旧址”(6批)都保护的不错。存在某些问题,特别是“林氏宗祠”,应该只是个案,它可能具有诸多“产权”之类的复杂背景。相信依靠国家文物保护法等予以因应,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妥善处理和解决的。
    根据实地考察,可以判定“林氏宗祠”有关介绍那一段中所提到万历赐给林士章的石碑坊恰好就是位于芗城区香港路双门顶的“国保”;漳州石碑坊(4批)包括的两座石碑坊中主要的一座与另一座之相距28.5米,则是14年后万历赐予另一位官员。
    石碑坊与其临近修文西路2号的“国保”;漳州府文庙大成殿(5批)共设一个文物管理所并与漳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均在文庙内且大门朝向马路,十分醒目。这里也可看到由芗城区人民政府和漳州市旅游局监制的“唐宋古城历史街区”的中英文介绍,内容中只指出街区内有“国保”2处(明代石碑坊两座,漳州文庙)。因此,一旦2006年新增的“国保”林氏宗祠得以整修开放,必将更加凸显这个历史街区以及漳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原貌与风采,其社会效益及对旅游业的推动不言自明。
 
 
【参考文献】
    [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辑委员会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至第五批)第I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2]国家文物局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第V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3]中国知识地图册,济南:山东省地图出版社,2009.

 

Report on Preservation of Key Cultural Relics in Sanming and Zhangzhou of Fujian Province
Wu Congxin
(Institute of Mathematical Seiences,Harbin Industri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Abstract: The essay gives a detailed account to the historical relics in Sanming and Zhangzhou.Wan Shouyan sites in Sanming has got overall protection, and built” Wan Shouyan Ruins Museum” with full facilities and rich collection, which is a joy to people.” The exhibits in museum of Sanming have all been moved out, and the temple beauty will gradually restore”, which is encouraging to peo-“protection of the city” has not been set, which is worrying to people.Lin’s ancestral hall in Zhangzhou is located in Zhencheng lane,Zhicheng district, Zhangzhou city, which is sure to highlight the historical block, the beauty and the elegant appearance of the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ts social benefits and promotion of tourism are self-evident.
       Key words:Sanming and Zhangzhou in Fujian province.; preservation of key cultural relics; Wan Shouyan site;ZhangPu temple DaChengDian;Lin’s ancestral hall in Zhangzhou;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