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浅议“八百壮士”精神

发布时间:2017-07-30被阅览数:850来源:离退休处

袁礼周

“八百壮士,是上世纪5060年代,时任校长李昌,对新中国自己培养的在我校任教的800多名年轻教师这个群体给出的昵称。

从哈工大50年代初扩建起,“八百壮士艰苦奋斗,为学校建功立业,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建设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校扩建,需要大批教师。当时采取登广告招聘和组团到内地招聘的形式。招聘来的师资,一类是像吴詠怀、王泽汉这样的老教师,这是极少数。再就是大学毕业以后从教的人员,好像当时的李家宝就已经是在职的年轻教师了。为了补充师资的不足,学校还从学生和年轻的职工中抽调一部分人到有关院校、有关专业去学习和培训。如彭瑞玲、王玉田等这些被称为“小先生的人,也是“八百壮士的一部分。

但大量的是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他们为了建设新中国,为了建设哈工大,来到北方寒冷地区创业,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院士马祖光在德国做访问学者时说,“人家的条件再好,也不如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我们现在是困难的时候,越是困难越要使出最大的力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马祖光的话,代表了“八百壮士的心声。

他们不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学校建设,表现出爱国、爱校的热忱,有的教师,如周定、顾以健、李家宝、范贤遇等,还经常给学生讲述他们在国统区参加爱国学生运动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有做学问的刻苦钻研精神

上世纪5060年代,国家提出向苏联学习的号召,哈工大也成为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的样板,并从苏联引进70多位专家来校任教。被招聘来的年轻教师组成研究生班,由苏联专家直接授课。当时要从俄语学起,再来听专业课,真是难哪!“壮士”们刻苦钻研,直到将俄文教材翻译成中文为止。“壮士”们还边学边教,听完苏联专家的课,经过自己学习整理,就上讲台给学生授课。

马祖光在办专业的过程中,因白手起家,没有资料。他就每天去省图书舘查阅、摘录外文资料,用透明纸把图描下来,常常是边啃干粮边看书,直到闭館才离开。

化学系的利建强老师,刻苦钻研,把一门被称为“天书”的难讲的物理化学课讲活了,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壮士侯镇冰老师,在蹲厕所的那点功夫,就把一本与专业有关的小册子看完了。外边有人敲门,由于他聚精会神地看书,敲门声都听不见了,客人以为他不在家哩!这是李昌经常讲的故事。

“八百壮士,在做学问上,刻苦钻研,下了“到家的“功夫

三、在教学上的“规格严格精神

我校著名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从形成、践行、传承,都是与“八百壮士分不开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八百壮士的教学实践,就不会出现“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

“八百壮士在教学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学好基础课,练好基本功

俞大光院士以严格要求而闻名。他教的理论电工学,被学生称为“老虎课,有时全班考试沒有1人得优秀成绩,俞老师因此被称为“铁将军

在“八百壮士”中还有许多老师,他们的名字并不响亮,但是他们严格的工作作风铸就了哈工大辉煌的今天。

在校友中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门专业的核心课程,期末考试全班只有3个人及格,有人提出异议。这位老师重新批阅试卷后说,“对不起!应该只有2个人及格,因为有1名学生是处于及格的边缘。于是,全班学生重修了这门课程。2010年学校90周年校庆时,该班学生回校找到这位老师,非常感谢他,他拉着老师的手说:“因为重新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的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都非常受益”。这位老师的名字记不清楚了,只知道八百壮士中的一员。

还有一位老师在给学生讲解XY的平面交叉点的时候,学生一时弄不懂,这位负责任的老师就把学生们带到主楼礼堂,在礼堂的横排、竖排交叉座位上,让学生弄懂了其中的道理。这些老师精益求精的教学,以身作则地培养了学生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精神。

这种高规格、严要求的传统,哺育了几代哈工大人。校友徐滨士院士说,“哈工大要求严格、淘汰率高。我入学时考进了200多人,毕业時只剩下40多人......这种严格要求,增强了我的适应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四、专业建设的艰苦创业精神

哈工大原为俄国人办学。政府接管时,实验室等各方面条件很差,再加上要扩建专业,条件就更差了。当时“壮士们艰苦创业,自己动手改装和改善实验条件,自制教具上课。

马祖光院士在筹建专业实验室时,既缺钱又无设备,他带领大家从垃圾堆里捡了台报废的示波器,还从很远的废品收购站,用手推车拉回旧的蒸馏器皿。后来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才逐渐把实验室建设起来。

王仲奇老师带领课题组做着具有世界水平的汽轮机弯扭叶片研究,他们不分昼夜地工作,年终时只能象征性地从卖废品的收入中,每人分得15元“奖金。經过多年努力,该项目获199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五、在业务上的团结互助精神

“壮士们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哈尔滨天时、地利条件很差,就靠人和了。为各专业业务上的快,李昌校长提出了“摘桃子的思想和措施,各教研室选业务尖子尽快登上学术高峰。在谁来“摘桃子,哪些人来当人梯问题上,大家团结互助,摘到“桃子后,共同来分享。

有些大的科研项目,都是靠团队的团结互助精神,才顺利完成的。

六、关爱学生的服务精神

当时学生用苏联教材,有些课程直接由苏联专家授课,由于语言的关系,学生对课程的內容接受程度就打了折扣。“壮士”们不辞辛苦,关心学生。每当晚自习时间,不少年轻的教师走进教室,为学生辅导、答疑、解惑,受到学生的欢迎。

团委和学生会在学生的业余时间,组织科研创新小组。壮士们都很热心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活动,取得成果。

哈工大,依靠“八百壮士,培养了像李长春、宋健、孙家栋、栾恩杰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了解“壮士们的故事很少,归纳整理也可能不对,此文內容可作为靶子供批判、修正、补充之用。

袁礼周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