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我和我的哈工大 | 这对伉俪教授将一生都献给了党和祖国

发布时间:2020-07-06被阅览数:22来源:离退休处


在哈工大近百年的发展史上,有着许许多多在各自学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老教授,他们有着共同的称呼——哈工大“八百壮士”。在老一代哈工大“八百壮士”当中,有着这样一对伉俪教授,他们将一生都献给了党,献给了新中国的工业化事业,他们就是袁哲俊、周定。

袁哲俊教授作为哈工大机械制造专业学科创始人之一,他见证了机械制造专业从创建、成长、壮大直至成为全国重点学科的全过程;周定教授作为哈工大环境工程学科创始人之一,在她主持下,化学教研室克服重重困难,整体工作水平进入了全国同类教研室领先行列。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二人因表现突出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接见。

桃李弱冠  响应号召赴边疆

在谈到不远万里来到哈尔滨的原因时,夫妻二人的回答惊人的一致,他们毫不犹豫地说:为了响应党“建设东北工业基地”的号召。1949年,刚刚毕业参加工作一年的袁哲俊毅然辞去工作,跟随东北招聘团来到哈尔滨;1950年,刚刚毕业的周定不顾家人反对,只身来到哈尔滨。

说起这段经历时,周定显得格外激动。她说:“我的生命是党给的,党的需要也就是我的需要,我一定要去。”就这样,年轻的袁哲俊和周定怀着满腔的热血,将半个世纪的时光都献给了新中国的工业化事业。

青年时期的袁哲俊(中)

青年时期的周定(画面居中)

患难与共  一颗真心换芳心

袁哲俊和周定已经互相陪伴走过了61年,这足足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竟然有着一个看似偶然却又是命中注定的开始。

来到哈工大之后,袁哲俊被分配到研究生一班,周定被分配到研究生四班,当时四个班100多人只有周定一名女生,加之相貌出众,因此追求她的人不在少数,袁哲俊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周定却明确表示自己不谈恋爱,这让很多人打了退堂鼓。

可能是坚贞的爱情一定要经历磨难的冲刷才会更加明亮,当年周定被划为“右派分子”,同时又被指派为抗洪的宣传员,面对如此的压力,周定一个人扛了下来。“没想到的是,这时老袁给我送面条什么的,让我抗洪回来的时候可以吃。就是这点打动的我。”周定的描述看似轻描淡写,但从她的神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周定满满的幸福感。袁哲俊用他的不离不弃换来了周定的认同。在周定31岁那年,没有隆重的婚礼,只有工会组织座谈会买点花生和糖,两人就这样结婚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两个人牵手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他们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开始,但这份忠贞与坚韧,就好像上天注定似的,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展望未来  语重心长寄学子

谈起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袁哲俊与周定有着不同的理解。“老一代哈工大‘八百壮士’经过了日本的侵华战争,经过解放战争,所以他们都愿意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我们的国家、人民和教育事业。在我看来,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么做人,这就是立德树人。学校要重视和加强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的宣传教育,这也是教育学生最根本的问题。”袁哲俊如是说道。

而在周定的眼里,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则更需要个人的深刻理解:“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没有定义,要靠个人去体会,个人去做。我自己体会的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就是响应党的号召,听党话跟党走,全心全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我就是这样做的。”

在两位老人心中,对新时代的哈工大学子有着极高的希冀,其中一点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是对周定成长影响最深的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句话,她希望哈工大学子也能够树立崇高的理想与追求,在祖国的蓬勃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浪潮中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来源:哈工大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