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坚守、奉献、创造——记李家宝先生

发布时间:2013-01-31被阅览数:2061来源:离退休工作处

 
黄文虎
    1950年李家宝先生受派遣从遥远的祖国西南边陲昆明,不远万里,来到祖国东北边陲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进入研究生班向苏联专家学习。学成后本应回云南工作。当时哈工大肩负建设成为全国理工科院校学习苏联样板的一所重点大学的重任。经领导部门批准,他留在哈工大工作。从此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哈工大,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从进入哈工大开始,李家宝就一直参与各级领导工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950年初他和齐毓霖受冯仲云校长委派,代表中方,从中长铁路局接管了机电系。
    当时哈工大的研究生班是苏联专家培养骨干教师队伍的熔炉。李家宝担任研究生班学生会主席。他在团结和带领全体研究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思想觉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参与了“八百壮士”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他自己就是“八百壮士”中有代表性的一员。
    1953年他担任机械系助理主任,很快转为代理主任,1955年任机械系主任,领导全系师生把哈工大机械系建设成为全国一流负有盛名的机械系。
    1959年后他担任校教务处处长及教务长多年,全身心投入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办学方针,为哈工大强化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系统的贡献,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中,学习苏联经验,哈工大是全国的样板。大学学制5年,实际上是按注册工程师的要求培养人才,学生掌握深厚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工程实践技能,具有广宽的视野和创新的精神及能力,大学生毕业后完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后来我国的学制改为4年,这就产生了学时分配的矛盾,而教学计划合理的修订是保证培养人才质量的关键一环。5年制的教学计划学时充裕,一些重要的基础课往往有二三百学时,有利于教学的进行;而4年制教学计划,总学时缩减,课程时数可能减到几十或百余学时。每次教学计划修订会上,都为此争吵不休。如何解决这难题?他对此做了深刻、系统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主线课程”的创新概念,对每个专业的教学计划,要首先理清哪些是“主线课程”,对每门课程要理清“主线内容”,从而引导合理地精简课程内容,保证并提高了教学质量。
    上世纪70年代,哈工大“南迁北返”的大折腾使哈工大成为“文革”中的“重灾户”。其时老领导李昌、高铁同志已调离哈工大,吕学坡、刘德本、刘仲甫同志又相继不幸去世,哈工大校长一职长期空缺。领导部门物色新校长也长期未能如愿,就考虑打破过去由老干部中选任校领导的惯例,决定从校内教师中选任校领导班子,这在新中国建立后尚属首次。中组部行文:“中央同意黄文虎、李家宝、姜以宏、靖伯文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任期4年”。《光明日报》头版通栏报导了此消息,并在副标题报导了4人姓名。这4人与原老副校长张真同志一起,挑起了重任。
    在4年任期内,李家宝主要分管教学方面的工作,后来又担任常务副校长,统管全校日常事务,当起了全校的“大管家”,夜以继日地为学校的建设操劳。他同领导班子一起,做了若干恢复哈工大生机的工作,包括争取进入国务院15所重点建设大学之列;加入首批22所试点建设研究生院大学的行列;获得世界银行900万美元低息贷款用于更新、充实实验室先进物资设备;新建了2万多平方米宿舍楼解决教工住房紧缺的问题,使讲师以上教师都喜迁新居,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教育部部长蒋南翔、何东昌先后来哈工大视察,充分肯定了哈工大师生在条件困难、设备落后条件下能斗志昂扬,做出了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这一切为其后学校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多年来他在繁忙的领导和管理工作同时,还培养学生,并开展科研工作。在上世纪50年代,他首先在我国介绍推广并进一步研究,改进了万能拼合夹具(现名组合夹具);1966年,他指导研制出了电磁无心夹具并推广应用;1984年,他指导研制出双盘旋转式自动供
料器,还编有《夹具设计》一书。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1985年,他创建了高教研究所并多年担任所长,主要开展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比较高等工科教育、高等院校管理及评价方法和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成果累累,著述颇丰,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他
还经常向全校学生开讲座、作报告,讲述哈工大的优良传统,勉励同学们树立为祖国服务的意识,服务世界的胸怀。
家宝同志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他不顾身体衰弱多病、家庭负担沉重,在他房间里,从地上一直堆到天花板,密密麻麻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资料。他勤奋工作,夜以继日操劳,终于操劳过度,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他是一位为祖国付出一切的战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相信,他的事业后继有人,他的思想一定会发扬光大!
 
(作者为航天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工程院院士)